本次论坛包括智慧矿山整体解决方案、5G技术在智慧矿山中的应用、矿山信息化管理系统、智慧矿山建设的路径与实践案例等16个议题。
5月,我国CPI同比增速1.3%,核心CPI同比增速0.9%,仍维持在较低水平。2018年美联储加息,美债利率上行,中美利差从高点1.4个百分点收窄至0.3个百分点,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加大,对美元贬值超8%。
近期,一系列保供稳价措施效果显现,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不同程度回落。5月和6月新出口订单指数均处于收缩区间。国际金融协会(IIF)数据显示,6月新兴市场股票和债券投资组合的净外资流入加速,达到5月规模的近三倍,其中逾四成进入中国。随着疫情风险下降,就业实质性恢复,即使通胀有所缓和,美联储仍会退出刺激政策。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两年平均增长4.5%,2019年同期该增速则为8.6%。
国内外环境复杂严峻,内需恢复缓慢,外需增长不确定,中小企业仍面临较大困难。5月我国CPI同比上涨1.3%,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为4.5%,增速均处于低位。2020年全国水资源总量为31605.2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偏多14.0%。
水利部近期发布了2020年度《中国水资源公报》。与2015年相比,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下降28.0%和39.6%(按可比价计算)。数据显示,1997年以来,我国用水效率明显提高,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均呈显著下降趋势,耕地实际灌溉亩均用水量总体上呈缓慢下降趋势,人均综合用水量基本维持在400450立方米之间。从水资源量看,2020年全国降水量和水资源总量比多年平均值明显偏多,大中型水库和湖泊蓄水总体稳定。
1997年至2020年,耕地实际灌溉亩均用水量由492立方米下降到356立方米;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下降了84%、87%(按可比价计算)。其中,地表水资源量30407.0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8553.5亿立方米,地下水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为1198.2亿立方米。
2020年,全国人均综合用水量412立方米,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当年价)用水量57.2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价)用水量32.9立方米,耕地实际灌溉亩均用水量356立方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565。根据全国31个省(区、市)的10131个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水利部)站点和4279个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自然资源部)站点进行评价,2020年,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浅层地下水水位总体上升,山西及西北地区平原和盆地略有下降与2015年相比,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下降28.0%和39.6%(按可比价计算)。2020年,全国人均综合用水量412立方米,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当年价)用水量57.2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价)用水量32.9立方米,耕地实际灌溉亩均用水量356立方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565。
根据全国31个省(区、市)的10131个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水利部)站点和4279个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自然资源部)站点进行评价,2020年,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浅层地下水水位总体上升,山西及西北地区平原和盆地略有下降。从水资源量看,2020年全国降水量和水资源总量比多年平均值明显偏多,大中型水库和湖泊蓄水总体稳定。1997年至2020年,耕地实际灌溉亩均用水量由492立方米下降到356立方米;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下降了84%、87%(按可比价计算)。其中,地表水资源量30407.0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8553.5亿立方米,地下水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为1198.2亿立方米。
水利部近期发布了2020年度《中国水资源公报》。数据显示,1997年以来,我国用水效率明显提高,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均呈显著下降趋势,耕地实际灌溉亩均用水量总体上呈缓慢下降趋势,人均综合用水量基本维持在400450立方米之间。
2020年全国水资源总量为31605.2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偏多14.0%往前看,我们预计出口总量数据在第三季度仍能保持较高增速,第四季度出口下行压力或有所加大。
如何理解PMI新出口订单和出口数据的背离?6月PMI新出口订单仍环比下降0.2个百分点至48.1%,连续第二个月处于50以下,似乎与出口数据超预期背离。贸易顺差515亿美元(去年同期448亿美元)。海关总署[1]也表示: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影响,初步测算,今年上半年,我国进口价格同比指数为108.5,价格对进口增长的贡献率为35.4%。从中国出口目的地来看,两年复合增速相较于5月改善幅度较大的有:拉美(24%,5月为17%)、欧盟(19%,5月为14%)等,或部分由大型体育赛事拉动。盐田港疫情扰动对总量影响低于预期。价格持续支撑进口增速。
中国出口仍然受到全球经济恢复的持续拉动,6月出口绝对金额为2814亿美元,几乎与2020年12月的历史高点2819亿美元持平;进口金额2299亿美元也创历史新高。从主要出口商品来看,两年复合增速相较于5月改善幅度较大的有:钢材(34%,5月为10%)、手机(20%,5月为6%)、家电(24%,5月为16%)。
第三,退一步讲,PMI新出口订单的下滑指向的也是几个月后的出口环比变化,2018年这个时间间隔大约是5个月。6月全球综合PMI小幅下跌至 56.6%,而供给侧冲击仍然绵延:6 月全球制造业PMI供应商交货时间进一步刷新历史低位。
我们认为,虽然短期数据波动较大,6月进出口数据高于预期至少部分反映了以下因素:疫情对总量数据的扰动低于预期,且逐步缓解;在手订单仍较充足,出口数据与PMI新出口订单背离的效应短期体现较少。第二,虽然有供给侧的因素,但目前无论是高企的运价,还是拥堵的港口,都从侧面体现出出口企业在手出口订单较为充足,能够支撑出口在高水平持续一段时间。
我们认为在解读这两个数据时有以下因素值得注意:第一,PMI新出口订单是新出口订单的环比变化,且是经过季调后的调查数据,调查范围也有局限,与实际出口的含义并不一致。因此如果按照这个规律来外推,中国出口在第三季度或仍将保持在较高水平,但环比增长可能弱于正常的季节性模式,第四季度出口下行压力或有所加大。疫情对盐田港的正常生产了较大负面影响,但这种扰动在总量数据上的表现低于市场预期。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周边港口产能可以部分补充受疫情影响港口的产能缺口,例如6月广州港集装箱吞吐量率先恢复;二是疫情控制后,前期积压货物会加速运输:6月24日盐田港区整体运行全面恢复,工作量有所回升,八大枢纽港口外贸集装吞吐量同比增速也在5-6月走出了V型走势。
对于出口来说,价格的贡献则要远小于进口:6月出口价格同比16.5%,低于进口价格指数同比增速(47.7%)。世界经济恢复略有放缓,但趋势仍在继续,持续支撑出口。
2021年6月出口(美元计价,下同)同比增长32.2%(5月同比27.9%),进口同比增长36.8%(5月同比51.1%),均高于Bloomberg一致预期(23%和29.5%)。6月进口价格同比增速继续上升,支撑进口高增,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金额增速普遍高于进口数量增速
世界经济恢复略有放缓,但趋势仍在继续,持续支撑出口。2021年6月出口(美元计价,下同)同比增长32.2%(5月同比27.9%),进口同比增长36.8%(5月同比51.1%),均高于Bloomberg一致预期(23%和29.5%)。
因此如果按照这个规律来外推,中国出口在第三季度或仍将保持在较高水平,但环比增长可能弱于正常的季节性模式,第四季度出口下行压力或有所加大。6月进口价格同比增速继续上升,支撑进口高增,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金额增速普遍高于进口数量增速。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周边港口产能可以部分补充受疫情影响港口的产能缺口,例如6月广州港集装箱吞吐量率先恢复;二是疫情控制后,前期积压货物会加速运输:6月24日盐田港区整体运行全面恢复,工作量有所回升,八大枢纽港口外贸集装吞吐量同比增速也在5-6月走出了V型走势。对于出口来说,价格的贡献则要远小于进口:6月出口价格同比16.5%,低于进口价格指数同比增速(47.7%)。
贸易顺差515亿美元(去年同期448亿美元)。从主要出口商品来看,两年复合增速相较于5月改善幅度较大的有:钢材(34%,5月为10%)、手机(20%,5月为6%)、家电(24%,5月为16%)。
第三,退一步讲,PMI新出口订单的下滑指向的也是几个月后的出口环比变化,2018年这个时间间隔大约是5个月。如何理解PMI新出口订单和出口数据的背离?6月PMI新出口订单仍环比下降0.2个百分点至48.1%,连续第二个月处于50以下,似乎与出口数据超预期背离。
从中国出口目的地来看,两年复合增速相较于5月改善幅度较大的有:拉美(24%,5月为17%)、欧盟(19%,5月为14%)等,或部分由大型体育赛事拉动。疫情对盐田港的正常生产了较大负面影响,但这种扰动在总量数据上的表现低于市场预期。
网友点评
已有0条点评 我要点评